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一期《中国汽车工业产销新闻》报道,2010年第一季度,在汽车市场总体繁荣的形势下,纳入统计范围的55家汽车发动机企业分别完成产销436.53万台和443.33万台,比2009年同期分别增长79.19%和85.35%,超过汽车市场领域增速。但与此同时,由发动机质量问题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却摆在消费者和制造商之间。如何_提高_发动机_的_质量_ , _提高_消费者_的_满意度_ ?_作者认为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行业各界已经认识到,我国发动机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产品检验精度很高,但加工精度较差;精度保持性差;简单模仿多,详细分析少;用户保养不好,增加了发动机故障的概率。所有这些都是可靠性差的迹象。
功能决定产品能做什么,性能决定产品功能的质量,可靠性决定发动机功能能否保质保量完成。笔者认为,企业对可靠性重视不够是造成可靠性差的主要原因。例如,设计开发部门只关心功能,制造只关心精度,而不关心可靠性。此外,在性能方面,还没有可靠性设计手段,基本上没有可靠性分析,也没有可靠性试验手段。当然,早期没有可靠性基础数据的积累。
评价发动机可靠性指标最重要的数据是平均无故障时间。国外发动机大多超过10000小时,而国产发动机远低于这一水平。难怪重要客户愿意花数倍的价格购买进口发动机,却对国产发动机心存疑虑。国产发动机的可靠性已到了一个不可避免的时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靠性是无法模仿的。即使有图纸和工艺文件,也不能保证别人的可靠性。因此,可靠性的提高有赖于企业自身的精益管理。
发动机的可靠性涉及主机厂的设计、制造、装配、供应和售后服务部门;配件和外购件的供应商和合作制造商;各类发动机用户的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和设备管理部门。这种协同环境包括主机厂内部各部门的合作,主机厂与多家配件、外购件供应商的合作,主机厂与几个典型用户的合作。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不仅需要一台发动机来匹配多台汽车,而且需要一台汽车来匹配多台发动机。为了有效地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水平,有必要结合国内发动机的功能和运行环境以及可靠性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面向协同环境的高效发动机可靠性技术。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水平,有必要开发和应用高效的可靠性新技术来解决数控发动机可靠性的新问题。然而,为了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必须进行更多的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试验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早期故障励磁装置的研制、整机及功能部件试验平台的研制、整机及功能部件的应力和变形检测,研究了发动机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技术,以及发动机精度保持测试技术的研究。
汽车发动机由数百个零件组成。发动机是否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机制造的最终过程——装配。装配工艺对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装配质量和生产效率,必须对发动机装配工艺的组成进行分析和研究,如装配生产线的研究和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由于生产量大,一般是工艺成熟、零件一致性好的生产线。发动机的装配部分需要按照一定的工艺由不同的设备进行装配。汽车发动机工作强度高,加工精度高,对装配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装配前,仔细清洁、吹干并擦拭所选零件和组件,以确保清洁。检查各部位,无毛刺、划伤,保持完好。清理工具、设备、工作场地,整理好工作台、机床。特别是气缸体和曲轴上的润滑油道应仔细检查和清洁,然后用压缩空气吹扫。否则,由于疏于清洁工作,会造成返工甚至严重后果。